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专业就业前景?

一段小历史,腾讯2019年秋招,商业分析岗位的录取率远小于1/10000;疫情前那一两年有投过腾讯商业分析校招的朋友,肯定对这些数字有印象

当时整个市场大热,商业分析、数据分析这类岗位也是位列简历投递数最多的TOP岗位中;特别是借着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学习(ML Machine Learning)这些明星概念带动,一大批毕业学子甚至是社招生都想成为一名“性感的分析师”

17-19年那段时间,不仅仅是国内,包括欧美的BA岗位也是越来越火;谷歌、脸书(Meta当时还是Facebook)、亚马逊这些全球大厂的BA岗位,更是各大高校职业宣讲会的必备展位,当然还包括各大金融机构,甚至是咨询公司MBB里的BA,其实都算在商业分析师的大范畴

从学校开设的项目也能看出来,藤校、M7、S16商科学校、英国G5也是纷纷推出了商业分析的硕士项目;本人当时也是从纯纯的理科生转到了LSE的商业分析和运筹学项目;直到毕业回国工作,商业分析整体还是一派派欣欣向荣;那些年连Youtube的热点推送,都是各类关于Business Analytics、Data Science的介绍视频,穿插在一众娱乐下饭内容里


咨询行业是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的风向标,TOP TIER的咨询公司项目都在锐减,说明商业分析就业前景不像以前乐观了;或者商业分析会往其他职能趋同,比如产品经理等

现在明显感觉到变化,疫情之后这几年,讨论商业分析的热度已经变少了;MBB的项目数更是连年递减,很多在MBB的朋友都在带薪on beach

要知道当年商业分析第一梯队的学生,都是以手握MBB offer自居,互联网的商业分析岗往往就是这些TOP学生的备胎,或者是二梯队学生争破头的机会,这个梯队的学生往往去不了MBB,甚至罗兰贝格、艾意凯都费劲,但又不想放弃商业分析和战略咨询的路子

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是新消费最后的余晖,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BCG大幅扩招到2022年又开始大幅裁员,埃森哲(不应该和BCG放在一起)最近也是爆出了裁员潮,更是给到N+6遣散员工;一级市场更是没有啥好标的,不管是做FIRM还是COPPORATE项目的咨询公司都不太好过了

并不是说商业分析的需求消失了,只是现在市场增量不多,新玩家也很难毛尖;大家都在存量空间里做精细,更多需要的是运营动作,不太需要商业分析看方向

可以看看最近仅有的一些潜力标的,也是因为一些不合时宜的乐观,最终走向了破产

咨询公司怎么活呢,只能越来越走向产品化

产品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承接更多落地的项目,最终是靠产品卖钱,前期的调研和商业分析只是这个产品上线的过程之一;最典型的就是数字化项目,比如帮甲方做一个小程序或者IT系统;我前雇主就是薅到了一个医药外企,帮他们做一个打通病人、护士、医院行政三方的IT应用系统;单单是这个客户的项目,就够养着我前雇主再苟一年

商业分析在第一个方向的角色,其实就是产品经理了,前期做很多用户和运营侧的调研,最终得转化成产品文档,做好甲乙方对接的项目规划等等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把原来完整的咨询分析项目,拆分成很多模块,每个模块持续更新,并且同时收割多个客户的钱(比如针对同一个模块做成课程、或者作为付费订阅内容);这个卖钱的思路呢,相当于收割一波知识付费;也不新鲜,就是大家平常看到的艾瑞、36氪、虎嗅、晚点这些行业资讯账号的VIP版

像这种就非常典型,做一个产品的销量和件单价的跟踪,随着时间更新就可以一直卖报告,一方面可以通过部分免费内容保障营销号的活跃,接着把圈进来的深层用户进行付费收割

这些内容原本都是一个完整报告里的一部分,但现在完整项目卖不动了,那就拆成零件呗;这些零件可以重复卖给多方,一鱼多吃呗

商业分析在这第二个方向的角色,会越来越像内容运营,兼顾了一部分内容创作和编辑的职能

所以呢,大环境都在趋紧了,哪怕是在乙方咨询公司,商业分析的职能也是逐渐往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甚至是内容运营的角色去兼融


以前那种思路已经不适用了,靠MOCK INTERVIEW、读着《CASE IN POINT》练CASEs练过来的能力其实不太适用现在公司对于商业分析的能力要求

相比于很结构化很完整的分析思路,现在企业更想看到候选人更精细的技能,可能就是对一个指标的拆解,不用太完整,但需要对业务有较深的认知;同时数据分析能力越来越重要,最后带来直接价值的就是经营向的动作,而不是那些宏观务虚的模型

可以自学,也可以参加一些知乎知学堂的官方数据分析课程立即就有免费的【Excel秘籍】附赠,教的技能也比较实在,能即学即用,也有很多大厂实操案例;实打实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一些认知上的改变,才能在职场有提升


再来看看互联网的商业分析岗位。

大家能明显看到上面推荐的技能,越来越偏数据能力,其实就是越来越往互联网内部的策略岗位靠近

同样是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分析/商业分析岗位,不同公司的体感,也完全不一样

美团的战研团队,大部分就是帮决策层做些研究,美其名曰“业务大脑”定位;这种就是典型的inhouse strategy模式,属于甲方里的乙方角色,经常被经分、业务团队诟病,啥也不懂瞎指挥;或者经常在业务已经决定做的事情上掺一脚,等着哪天这些事情落地了,就归功到自己的研究上

比如外卖柜这件事情,已经不止一个美团做战研的朋友说这是他们主导过的项目;我每次听都得做好表情管理,并回馈对方诚心称赞

而像腾讯这种老三巨头(百度就免提了),流量端相对多元复杂(不像美团基本靠主端app导流),就会分为客销侧的战略商业分析、流量端的战略商业分析、渠道端的战略商业分析等

还有些互联网大厂,有BP制的战略(隶属于业务),有兼顾战略和运营一体的商业分析师

总而言之,会越来越靠近业务,分工也会变得很精细,商业分析师的能力不会体现在模型完整性和结构化思考这些了,而是高效且实际的分析能力,以及将这些分析与策略动作结合、跨部门推动落地的能力

再次推荐大家多接触大厂案例,这些官方的实战课程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有很多材料和同行陪你一起做特训,总是比一个人摸索来得更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