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李渊赦免了王世充却杀了窦建德?

事实上,王世充虽然被赦免了,但他最后依然被李渊弄死了。

王世充跟窦建德一起被押进长安后,李渊对这位跟他分庭抗礼的王老弟很不感冒,一见面就列举了其罪状,接下来就准备直接拉到菜市口。关键时刻,王世充发挥临危不乱的特长,连忙请出了李世民,表示投降之日,你家爱子已经许诺我不死。

想了一会,李渊认可了这个诉求,免去了王世充的死罪,将其贬为庶人,搬到四川居住。

虽然从皇帝直降为老百姓,落差有点大,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于是,擦擦额头的汗,王世充准备入蜀,那块地主也是养老的好地方,王世充准备以后喝喝茶打打牌过余生了。

这样的生活也算夕阳无限好了,但王世充还是高估了李渊的仁慈,李渊先生要杀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在菜市场动手。

行至雍州,护卫的人迟迟不到,王世充只好在廨舍等待。刚准备休息,外面就冲进来数员大汉,号称皇上有新的敕令。

这就开玩笑了,都走到半路了,那还有什么敕令,难不成李渊要变卦不成。再一看传令的人,王世充吓出一身冷汗,拔腿就跑。

前来传令的是定州刺史独孤修。他跟王世充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过节。

在洛阳时,王世充平定过一起叛乱,叛乱者司隶大夫独孤机因为跟唐军私通被斩杀。独孤修就是独孤机之弟。

刚跑到门口,王世充的脑袋滚落在地,这位崇尚暴力的人最终亡于暴力。

当然,这是一起突发事件,完全是独孤修寻仇报复,跟李渊是没什么关系的,奇怪的是,杀人者独孤修并没有按大唐律法处置,只是免职了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推测一下,等事情过去,独孤刺史复出也是迟早的事。

另外的消息是,李渊竟然发现王世充的兄弟们准备造反。这就奇怪了,兵马全无,就靠双拳两脚的,只怕连个县衙都冲不进去,这造得是哪门子反?

李渊对这个案件相当重视,马上批复立刻查处,没多久,案件明了、事实清楚、情节严重,必须从重处罚。于是,王世充的兄弟马上去见了王世充本人。

搞了这么一大圈,王世充还是满门抄斩了。正是君要你死,怎么也得死。

说起来,李渊这事情办得不太讲究,但王世充先生,你命苦也不能怨唐朝政府,当年你在洛阳大开杀戒,现在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真正有资格喊冤的是窦建德。

论起来,窦建德是个厚道人,他曾经在交战中俘虏过唐朝的公主王爷,还有徐世勣的父亲,但最终,他都释放了对方。

按照战俘平等对待的原则,窦建德也有不死的理由。但李渊连转弯的余地都不给,直接将窦建德送上了刑场。

当然,现在战事快结束了,留着窦建德这样能打能杀的人实在不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唐朝,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窦建德被迅速斩杀的根源大概在李世民身上。

经过洛阳一战,李世民的翅膀越发硬了,而且这个儿子太会拉扰人。降一个李密,瓦岗的军将个个跟着他跑,打一个薛举,西秦的猛将被他招揽了,刘武周败了,李世民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尉迟敬德。要是让他再收编一下窦建德的山东兵马,哪里还管得住?

于是,为了李家父子的平衡,窦建德只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判决。李唐马上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最后,给大家快读一下隋唐这段历史。

1.苦情的杨家父子

说起唐朝,当然不得不提隋朝,隋朝的杨坚是千古一帝。不但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这个炒鸡混乱的时代,还确立了科举、三省六部这些后人用了一千多年,但就是没交使用费的制度。论地位,往前推,只有秦始皇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往后推……还是别推了。

他的儿子杨广当然也是很牛的一人,开运河、征突厥、建东部等等。但是有一点,他们父子搞得太过了。

打个比方,他们父子干的事情,相当于汉朝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干的事情。人家汉朝四代走完的路,杨坚父子两代人就想完成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茶叶蛋。浓缩的不一定是精华,膨胀起来才能变成大油条。

这么多大工程一上马,隋朝立马消化不良,也没有太极藿香正气可以吃(此外应有广告费),所以,那年杨广仁兄跑到东北那疙瘩打一个叫高句丽的二愣小子时,国内就集体暴走了。

这样一搞,大隋朝就完蛋了。后面杨广得到了一个炀字,史书对他进行了大量的批判,其实杨广坏就坏在只传了二世,传个五百年,杨广就是李世民。

而说起暴走第一人,还不是李家,而是一个叫杨玄感的人。

大胡子杨玄感

在杨广在前线干得热火朝天时,杨玄感在后方拆伙造反了。他为什么要反呢?这是世仇,他的父亲叫杨素,是杨广当年争太子之位的重要谋臣。因为参与太深,就犯了官场第一罪:你知道的太多了。

有一回,杨广跟杨素吃饭,杨素吃完就得病,得病就去世。一点也没给隋朝政府添麻烦。

偏偏杨广这个人老是说实话,看到杨素的儿子们,动不动就甩出一句:杨素要不是死,你们杨家肯定要抄个满门才比较合适吧。

这就太欺负人了,杨玄感一琢磨,迟早你要弄死我家,不如我来弄死你。所以趁着杨广北征,干脆在后面反了。

创业之后,他找了一个合伙人:李密。

李密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也是大隋朝的贵族,早年是杨广的侍卫,因为长得跟昆仑奴一样,黑不溜瞅,上班的时候又左看右看,所以杨广让他下岗了。下岗了之后,他四处溜达拜师学艺,牛角挂书说的就是这位哥们了。后面,结识了杨素,跟杨玄感当然也成了铁哥们。

大哥造反,李密马上过来共襄盛举。并为杨玄感送出了上中下三计。

上计:拥兵北上,把杨广堵在辽东,只要撑一个月,杨广必亡,你打败了杨广,到时回师,天下必必定望风而降。

中计:抢关中,进长安,住杨广的家,让杨广无家可住 。

下计:图方便,可以就近攻洛阳。

李密温馨提示产:洛阳已经有防备,只怕攻不下来,攻不下来,我们就得完蛋。

杨玄感一拍脑袋:我看你这个下计明明就是上计吧,走,攻洛阳去。

这么一搞,杨玄感一点没有悬念的就仆街了,李密则当了俘虏。

天才李密

押送途中,李密偷个空,跑路了,一跑就来到一处山寨:瓦岗。

隋唐的演义小说里,总是把李密写得不堪,一个小白脸啥都不是。其实不对,李密才是瓦岗之神,是李密把瓦岗从一个区域性反政府武装带到了全国性的大公司。

唯一的问题是在李密上山之前,瓦岗是有老大的。老大叫翟让,这位仁兄以前是个押司类的公务员,犯了点事,干脆上山了。大概就是宋江这一类的,理想也是宋江式的,招个安就最好了。

区别是梁山只有宋江,而瓦岗有李密。

李密一来,就改变了山寨的方针,要从小打小闹变为大打大闹,要夺取粮仓,抢关中。他们差一点成功了,只是被本家兄弟李渊抢了先。

4.

论起来,李渊家跟杨广家还是亲戚,他们的妈妈都可以追溯到一个超级岳父身上:独孤信。这位老帅哥生了三个女儿,一个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一个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还有一个是唐国公李昞之妻。李昞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有意思的是,都是一个女婿抢另一个女婿的江山。

最后胜出的是李渊。论辈份,李渊是杨广的表哥,据说因为长得很像领导的样,所以出去时,有人老是想跟他合影,所以,真正的领导杨广老是想弄死他。好在,李渊同志装得一手好低调,最终骗得了杨广的胜利,被分配到了太原这个最容易搞割据得天下的地方。

我们知道,四川容易搞割据,但不容易得天下。太原退而成王,进可成帝。

李渊就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到了太原,当然这里面有李二李世民同志。后面因为出了玄武门这件事,唐朝教科书就不太老实,老是说李二很早就特别牛了,比他哥李建成牛,比他爸李渊牛。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一个拿叉猹少年能牛到哪里去?

牛的只可能是我们老司机李渊啊。其实,我们老说日本的教科学乱写,其实中国也是的。宇宙同一理,大家要理解,粉饰、掩盖、篡改、抹黑都有的。

天下闹革命潮时,李渊是在太原当政府军,镇压农民或者非农民起义军,反正趁着机会招兵买马,观看局势。在西北那块,三分应付,七分发展。渐渐地,杨广也觉得不对劲了,派了人去太原追究李渊的责任。这个时候,杨广正在扬州度过人生最后一段。

李渊一看就反了,大唐教科书又老写李二世民多么英明,多么牛叉,在起义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李渊犹豫不决时是如何当机立断。看史书,感觉要不是李二,就没唐朝了。其实也不是的,李二顶多就算一个二线主角吧。主角还是我们李渊同志,原因大家也懂的。

要注意突出伟光正的二世皇帝,一代目只好委屈一下。

总而言之,李渊在太原也反了,值得一提,李家发家也有点不那么光彩的事情,为了借兵,跟突厥结了盟,按现在的思维,就是你丫拿隋朝的工资,受隋朝的赏,不但造反,还引外人。

但打江山就是这样的啊。

李家一出太原,那就是猛虎下山,山下全是猴子辈的,很快老李家就冲进了长安。恰好这个时候,杨广被兵变弄死了,那李渊就勉为其难当了皇帝喽。当然天下还有很多抢生意的,比如瓦岗。

5.

瓦岗不是被李渊打败的,他们是败在了王世充的手上。

王世充是靠着平定杨玄感们发家的,他原本是一个小小的宫监。杨广搬到扬州后,他能够近距离亲密接触皇帝,从而跻身一流军阀,杨广把招来的江淮兵都交给王世充,这一群江淮兵战斗力是很强的,擅长使䂎。

而王世充能够成为一线争霸者,是因为他战胜了李密。

说起来,李密也是很悲剧的一个人,跟着杨玄感,杨玄感不听他的,他一个贵族最终却要带着瓦岗一帮草莽英雄玩。

想抢长安,长安被李渊后发先至。回过头想抢洛阳,洛阳却被王世充占了。

这一下,他成了肉夹馍。李渊同志一句话:李兄,你还是江湖大哥,我服你。

李密长安也不好抢了,只好回过头来打洛阳。

打李渊,李密没把握,但打王世充,李密还是有信心的,如果他的瓦岗齐心的话。

遗憾的是,瓦岗火并了。

老寨主翟让虽然让出了头把交椅,但老是摆出一付前任大哥的样子,动不动就是没有我翟让,那有什么李密?

这就不是团结山寨干的事情了,忍了很久,李密终于忍无可忍,请翟让吃饭,酒席上就把翟让干掉了。

干掉了翟让,李密却没有成为真正的老大,在一次跟王世充的交战中,瓦岗的翟让派系纷纷反水,比如李世勣、单雄信等人,瓦岗分崩瓦解。李密逃到了长安挂靠,过了两天郁闷日子,想着逃跑东山再起,果断被李渊弄死。

接下来,就是李渊对王世充了。军事总指挥是李世民。

6.

李世民三大战功,一是西边打败了甘肃的薛举薛仁果父子,二是打败了北边的刘武周。最重要的当然是战胜了盘据洛阳的王世充。

论实力,打败李密已经是王世充的上限了。这位仁兄也没有什么个人魅力。招降了一些瓦岗好汉,结果没两天人家就跑了。程咬金、秦琼这些打着打着,就在战场上倒戈了。这些人过去后,当然成了李世民的私将,收藏进了秦王府,成为后面玄武门的主力。

王世充要想跟李世民斗,唯一的指望是联合山东的窦建德。

7.厚道的窦建德

隋末唐初的起义者中,最无辜的大概是窦建德了,这位山东大哥原本是位普通吃瓜地主,大概相当于村治保主任的样子,平时家里有屋又有田,绝对想当大隋朝的好国民,但天下大乱,想当好人太难了。

因为帮助了一个朋友,窦建德被官府定性为通匪,全家被杀。就此走了反隋的道路。因为讲义气,够胆量,很快成为山东的霸主。

一看李唐家有点清台的意思,窦建德只好跟王世充弱弱联合,共同对抗李世民。当然,英明伟大的李世民同志在牛口一战,以少胜多,大败窦建德,王世充最终就没什么希望了。

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的三国杀最终以李世民胜出而告终。

天下的英雄收拾得差不多,接下来当然要搞内斗了。

8.

李家内斗这个事情呢,其实是李家分工的后遗症。拿下长安后,李家分了分工,老大李建成是太子,坐镇长安。老二李世民比较好动,喜欢打架,那就出去带兵,老三李元吉看着不让人放心,就留守太原老家。

打着打着,就发现有点不平衡了,老二李世民战功太大,而且打一个地方就收一大堆男人到自己家里。家里的人才比朝中的人才还要多。老大李建成又是一个糯米团子,啥事都好商量,渐渐就成了一个摆设。老三李元吉则是一个生瓜蛋子,连个太原也守不住。

这样一来,就把李世民给突出来了。但李世民毕竟是老二啊,李建成才是太子。

于是,老司机李渊开始想办法搞平衡,渐渐地以后带兵也不让李世民去了。后面山东刘黑阀反叛,李渊就不让李世民去,让李建成去。跟突厥感情破裂,也是让李元吉出马。

玄武门那年,突厥来犯,李世民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可没想到,老爷子点了李元吉的将。

李元吉这位兄弟,也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兄弟,他跟李建成说,到出兵之时,趁李世民出来送我们,我们弄死李世民, 然后挥兵回宫,父皇还不把皇帝传给你?

当然,这后面还有一个计划,李元吉没说,就是弄死李世民后,顺便弄死李建成。

李建成说,好啊好啊,以后我当了皇帝,就封你当皇太弟,以后你接班。

这当然也是智障忽悠傻子的。

所以说,这三兄弟个个身怀鬼胎,最后,有实力的胜出。

李元吉李建成这边一动,李世民就知道了,他甩出大杀招:作风问题。告发李建成跟皇帝的妃子发生并保持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李渊老司机一下炸开了,前朝杨坚就是这样死的,老子也摊上这样的事?

所以,李渊表示明天你们三兄弟一起来开个会,我们讨论这个事情,把事情说清楚了。

结果第二天大清早的,李世民带着兵马先进宫,控制住了李渊,又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将,把李建成李元吉放进来,来了一个关门打狗,弄死了这两位。这就是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啦。

隋末唐初就是这点事,现在亲清楚了吗?

欢迎大家 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一起打开脑洞看历史。

李渊选择赦免王世充、杀窦建德,其实是因为两人归唐的过程不一样。王世充相当于是主动投降,而窦建德则是被生擒的。

不过最终,王世充其实也没逃过一死,而是被离奇的刺杀了。

要想说明白这事,其实还得从之前的三方大战说起。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因为准备比较充足,短短三个月内,就一路打到了长安。然后在长安城内,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自任为大丞相。

不得不说,李渊真的是运气很好。隋朝最后的那几年里,杨广因为在长安待着不舒服,所以直接去了江都(今扬州)。杨广走的时候,几乎将隋朝在关中地区的大半精锐全都带走,这才给了李渊可乘之机。

拿下长安之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渊就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成了当时天下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更加幸运的是,就在李渊攻入长安之后不久,江都就爆发了兵变,杨广死在自己麾下禁军的手上。

杨广一死,隋朝彻底崩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留着杨侑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不久之后,李渊直接逼迫杨侑让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唐朝由此开国。

李渊刚刚登基的时候,天下局势大概是这样的:北方诸侯林立,但以四家实力最强,分别是李渊、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南方则相对较弱,只有一个萧铣稍强一些。

随着杨广身死,隋末乱战的第一回合开始了。在第一回合开始之前,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和王世充死磕。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一下子继承了杨广手底下的大多数隋朝精锐,威胁到了里面的后方。所以,李密不得不暂时放下王世充,转头去收拾宇文化及。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但是瓦岗军自身也损失惨重。

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死磕期间,王世充抓紧时间恢复。等到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王世充果断出手,对瓦岗军发动袭击。最后结果显而易见,刚刚经历大战还没有恢复的瓦岗军,根本不是王世充的对手,李密战败,就此出局。

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这三家的地盘,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这一片。李密、宇文化及这两大巨头倒下之后,原有的地盘出现了暂时性的真空。王世充倒是想趁机吞下所有地盘,可惜在经过先前和瓦岗军的战斗后,自身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吞下一部分。所以,原本相对弱小的窦建德,就捡了大便宜,吞下了不少原本属于这两方的地盘,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在此期间,李渊一直在忙着巩固关中。先是向西和陇西地区薛举干了两仗,最后将其吞并。然后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拾掉北方主动进犯的刘武周。如此一来,李渊等于占据了整个天下的西北角,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至于南边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南边的割据势力,大多没有北边这几家这么强,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得天下的希望。唯一一个例外是萧铣,萧铣是当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皇室萧家的后裔。从南梁到隋末,听上去好像隔了很久,但其实也就隔了几十年而已。所以隋末的时候,萧家这块招牌在南边还是比较有市场的。隋炀帝死后,萧铣竖起萧家的大旗,很快就占领了大量的地盘。

但问题是,在起兵之前,萧铣只是一个县令,根本没有自己的本部人马。所以地盘大了以后,萧铣就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手底下这些骄兵悍将不听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萧铣直接下令,将大量军队遣散回家,让这些军队将领暂时和军队彻底脱离关系。萧铣想要休养生息几年,等自己彻底完成内部整顿以后,再向外发展。

所以当北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萧铣这边正在修养,自然无法参加北边的战事。至于其他的南方实力,和李渊、王世充等几家压根不是一个层次的,自然也没资格参加北边的大战。

在经过差不多两年多的乱战之后,隋末原本纷乱的局面,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李渊占据西北,王世充和窦建德在东北,萧铣在西南,东南则是由一堆杂鱼组成。

隋末战事,由此进入第二个回合。

第二个回合当中,萧铣依然打算休养生息,李渊则率先出手,让李世民率领大军,进攻王世充。

和演义小说里不太一样,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其实是个非常励志而且非常能打的将军。在隋朝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世充甚至曾一度被杨广视作是真正的国之柱石。要不是王世充本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在之前的三家大战当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战胜了李密这样的枭雄。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王世充遇上的是李世民。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隋末唐初几十年的时间里,李世民其实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这点基本上没有任何疑问。李世民打王世充这一战,如果要细说的话,那就太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世民步步蚕食,打掉了王世充大多数地盘,将王世充围困于洛阳城内。

仗打到这个份上,似乎李世民已经胜券在握。只要多围困几天,王世充肯定必败无疑。

但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窦建德来了。

原来就在王世充露出败相的时候,王世充果断向窦建德发出了求救信号。当时王世充单凭自身,绝对没有任何希望能够战胜李世民,所以只能向外寻求帮助。

而窦建德在收到王世充的求救之后,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从窦建德的角度来看,自己和王世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等到李渊顺利吃掉了王世充,自己就很难单独抗衡李渊,最后很难逃脱被吃掉的命运。但是,如果要救王世充的话,什么时候去救,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最终,窦建德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等王世充被收拾得差不多以后,再派出援兵救援。这个道理其实也不复杂,唐军围困洛阳城以后,自身在之前的战斗当中,肯定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这个时候,最适合窦建德去摘果子了。最好的结果,就是窦建德可以打垮唐军,同时吃掉王世充,占领洛阳,打开通往关中地区的大门。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真的是妙到极处。如果换做其他时代,窦建德这个计策,说不定就能载入史册,决定天下最后的归属了。

可惜,他遇上了李世民。

在洛阳被围之后,窦建德带上了全部家底,带着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前去洛阳。消息传到唐朝这边,整个长安高层都慌了。作为皇帝的李渊,也是身经百战,自然看得出窦建德的用心。所以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率军返回关中。就算不能一口气吃掉洛阳,至少也要保证窦建德打过来,保证关中地区的基本盘。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李渊的这个决策是没任何毛病的,属于那种十分稳妥的上策。但是,身在前线主持战争的李世民,却直接表示反对。

李世民认为,只要这次退了,窦建德多半能一举吃掉王世充。以后唐军再想进攻,就只能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窦建德,更加难打。而当下继续战争的话,王世充已经残了,只要解决了窦建德,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将势不可挡。

李世民的这种想法,当然也很有道理。但是,当时李渊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唐朝军队打过王世充以后,已经很疲惫了。你确定凭疲惫的唐军,能够打得赢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

李世民说:我行!

然后李渊选择信他一次。

在决定继续战争之后,李渊也压上了老底。不过,李渊这次派出的精锐,却并不是去支援李世民,而是南下去袭扰萧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李渊发了疯想要三面开战。而是李渊担心,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窦建德死磕期间,南边的萧铣再上来插一杠子。如果出现那个局面,唐朝就真的必败无疑了。所以李渊决定以攻代守,让这三路兵马,前去袭扰萧铣,目的就是拖住萧铣。

不过李渊大概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个布置,几个月之后将给唐朝带来多大的惊喜。三路袭扰大军当中,两路等同于无功而返,但也确实起到了拖延萧铣的作用。唯有第三路,由李渊的侄子李孝恭率领的那一路,截然不同。

因为当时李孝恭有个副将,名叫李靖。

在李靖的帮助下,原本一场袭扰战,硬是让他给打成了歼灭战!开战之后,李靖带着军队,一口气直接打到了江陵,逼得萧铣不得不开城投降。而且讽刺的是,就在萧铣开城投降几天之后,萧铣布置在南方的十几万援军,就抵达了江陵城外。但此时萧铣却已经投降了,所以唐朝等于是兵不血刃,一下子凭空又多出了十几万精锐。

不得不说,李靖真的是把速度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南方的战事,还是后来的事情。至少对于当时的唐朝而言,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战胜窦建德。但是,当时的唐朝,同时三面开战,也已经到了极限。就算李渊身为皇帝,也没法给李世民更多的支援了。

凭一支疲惫之师,既要继续围困洛阳城,又要挡住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但是李世民偏偏就做到了。

在决定继续战事后,李世民分兵两路,一方面让主力军队,继续围困洛阳,逼王世充投降。另一方面,李世民率领数千精锐,直奔虎牢关。抢在窦建德大军到来之前,拿下了虎牢关,扼守虎牢关拒敌。

窦建德,你来吧!

谁打赢这一战,天下就合该是谁的!

历史上著名的虎牢关大战,唐朝的定鼎之战,李世民的封神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数千精锐,想要挡下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可能。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却敏锐地察觉到了窦建德大军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装备太差!

窦建德是农民军出身,而且直到杨广死了以后,麾下势力规模才开始变大。短短几年之内,根本不足以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当时李世民带去虎牢关的这几千精锐,是当时整个大唐最为精锐的玄甲军。

这支玄甲军,脱胎于当年李渊在太原剿匪时训练的轻骑。后来打垮了薛举之后,又吸纳了不少陇西骑兵。就算当时李渊已经占据整个关中,实力雄厚。但李渊倾尽家底,也只打造出了这数千玄甲军。这支玄甲军,人人皆有重铠、轻甲两套装备,人人配马。正面冲锋的时候,穿上重铠,就是一支重骑兵。脱掉重甲换上轻甲,就是一支轻骑。

反观窦建德那边,人数虽然多,但来得匆忙,根本没有多少攻城设施。虎牢关又是天险,没有大型的攻城设施,单靠人命去堆,那是不可能的。

打仗,不光是数人头、看士气,也要看武器装备的。

正是发现了窦建德大军的这个弱点,李世民将战场选在了虎牢关。凭借虎牢关天险,李世民硬是挡住窦建德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自身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窦建德虽然拥兵十几万,但面对那座雄伟的虎牢关,也只能止步不前。

在双方对峙当中,战局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李世民这边,以数千精锐挡下十几万大军,士气自然越来越高。而窦建德那边,被挡住了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自然士气越来越低。

更重要的,是补给。

十几万大军,听上去很唬人,但是同时消耗也很大的,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时间越往后拖,对窦建德越不利。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使出了第二样手段。他让手下士兵,偶尔出城,带着马匹出去吃草。窦建德一看这架势,自然误以为李世民的粮草也已经不足,于是便不由心生大意。

就是这个大意,彻底葬送了窦建德。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之后,窦建德的大军,已经彻底对唐军放松了警惕。就连窦建德本人,都开始大意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忽然率领麾下骑兵,走出虎牢关,直接对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发起冲锋!

三千玄甲军,冲击十几万大军。

这种看似是自杀一样的行为,却偏偏成功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奇怪,一来窦建德方面没有防备,当时连武器都没有拿好,队伍也没有整理。而李世民那边,则全都是精锐重骑兵。而来窦建德那边全都是农民军,古代的农民军,和真正的精锐军队,战斗力其实是天差地别的。

于是,这一天,战场上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当李世民率领玄甲军,一路冲到窦建德的中军大营时,窦建德竟然还在开会,准备应对李世民的这次冲锋。很多地处边缘的窦建德军队,直到窦建德被抓之后,才直到李世民带人开始冲阵了。

就这样,李世民带着几千人,跑到十几万大军当中,活捉了窦建德,以及他麾下的许多高层将领。没了这些高层指挥人员之后,原本庞大的十几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作鸟兽散。

三千精锐,打垮了十几万大军,还生擒了对方主帅。

李世民一战封神。

当李世民带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的时候,王世充自然也就彻底绝望了。所以最终,王世充只能开始和李世民讨价还价,争取一个合适的价码投降。最终,李世民答应王世充,只要王世充投降,不杀他的家眷。

武德四年五月十一,王世充开城投降。

王世充投降后,因为之前李世民已经许诺不杀他,所以只是将他暂时囚禁起来,然后和窦建德一起押回了长安。至于王世充麾下其他高层将领,比如单雄信等人,就全都被李世民在洛阳城外直接杀了。

这一战之后,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势不可挡。

当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和王世充回到长安时,等待他的,是最高的荣誉和全城的欢呼。为了嘉奖李世民的战功,李渊甚至还特意给他新创造了一个官衔,名为天策上将。因为旧有的官职或是荣誉,已经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了。

但同时,李渊还面对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窦建德和王世充。

这两人,都是一方雄主,李渊明白放虎归山的道理,自然不可能放过他们。所以李渊下令,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对窦建德实行当街斩首。相比窦建德,王世充则更麻烦一些。毕竟李世民先前已经答应饶过王世充和他的家小,如果这时候再反悔,确实不太好。所以最后,李渊下令,判王世充及家小流放蜀地。

但是,凭着阴谋和造反起家的老李,自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王世充。所以接下来,长安城内又发生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案子。

因为当时负责押送王世充的人员还没有准备好,所以王世充及其家小,被暂时关押在长安旁边的雍城内。但是,就在王世充被关押期间,忽然来了几个人,说有圣旨要王世充出来接一下。等到王世充出来以后,这几个人立即上前,乱刀砍死了王世充。

后来查明,这个案子背后的主使者,名叫独孤修德。因为他爹曾是王世充的部下,武德二年的时候想要投降唐朝,结果被王世充给宰了。所以独孤修德是以替父亲报仇的名义,杀了王世充。

至于说独孤修德背后还有没有人,没有人会去查了,因为答案显而易见。独孤修德的太爷爷,名叫独孤信,独孤信是李渊的外公,所以独孤修德其实是和李渊有亲戚关系的。而且当时王世充被看押的那么紧,怎么可能来几个人说自己有圣旨,看守的人就主动把人提了出来。然后在他们乱刀砍死王世充的时候,还不上前阻止呢?

显然,这背后就是李渊在主使。

但是,谁在乎真相呢?

王世充死了以后,李渊装作雷霆大怒的样子,但却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真的严惩独孤修德。反倒是后来独孤修德还一度担任唐朝宗正卿一职。这个职务,只有李渊视作家人、而且很亲密的人,才能去做。至于王世充的儿子和家属,后来在被流放的路上,想要逃跑,但最终也逃跑失败,被押送人员就地解决了。

所以,李渊之所以赦免王世充,主要是因为王世充主动投降,而且投降之前和李世民谈好了价码,李渊不方便光明正大地杀他。但是最终,王世充还是死于暗杀,和窦建德一样,最后也没能逃过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