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保健食品抽检是不合格产品的重灾区?

谢谢邀请。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监管的人来说,经常被问到这种问题,现在有机会给大家系统讲一下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市场总体情况和保健品细分市场的情况。

抽检的合格率其实与每次抽样渠道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从规模性的正规渠道(超市,药店,大药房,专卖店,大卖场等)抽检合格率会非常高,甚至会到100%,而从城郊结合部,集贸市场,微商,农村市场,美容院等小,散,乱,偏的渠道抽检不合格率就会明显增高,不论对哪种产品都是如此,从总体抽检合格率上来看,化学药(西药)>中药(其中制剂,中成药,饮片好于药材)>化妆品>保健食品>其他普通食品,普遍合格率均在95%以上,前两者都在99%以上,化妆品的问题主要是面膜添加激素,美白产品添加汞,氢醌苯酚,染发防晒产品标识与实际成分不一致这三类,食品目前主要情况是食品添加剂滥用,重金属(铝锰超标),农兽药残留等,在国家对食品药品的大力整治下,整体食药安全形势在好转,下面主要说一下保健食品的问题,其实和上述四类情况很相似,品牌企业,正规渠道的保健品合格率也非常高,99%以上,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微商,地推,不明身份的“洋保健品”,养生馆之类的地方,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 部分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宣传,欺诈性质严重,这是保健食品的独有问题,也是重点问题,虚构或夸大功能,使用医疗术语,使用极端性词语,使用非科学性用语。

二 还有部分食品未有保健品蓝帽子的批准文号,却使用保健功能宣传,并且还夸大功能宣称,如现在最火的某含白藜芦醇成分的营养液,大肆宣传其抗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功效,已经构成违法,食品不能宣传保健功能,白藜芦醇本身也没那么多功效,仅有一点抗氧化功能,什么虫草,极草,国家药监局从来就不认可为保健食品原料,这些保健功能宣传均涉嫌违法。

三 保健品实际成分不合格主要是非法添加药物,很多保健品企业为了增强功能,利用消费者急功近利的心理,加入一些化学药,以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减肥保健品里面加入西布曲明,酚酞,降血糖保健品里面加入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缓解体力疲劳(壮阳)和提高免疫力保健品里面加入西地那非(伟哥),他达拉非等那非类药物,降血脂保健品里面加入洛伐他汀,降血压类药物加入普萘洛尔等,不过一般以减肥和缓解体力疲劳(提高免疫力)非法添加最常见,查处最多,其他种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也有,但是不多,药物均有副作用,像保健食品这样长期服用对身体肯定有危害。

四 少部分植物原料保健食品也会有农残超标,茶产品有锰超标,含胶囊制品胶囊铬超标的问题,不过发现几率较低,保健食品成分上主要还是非法添加的问题。

总体上来说,选择保健食品还是选择品牌和正规渠道,选择那些流通较久的产品比较靠谱,对于地推,养生馆,微商和来历不明的保健食品要谨慎,很多时候如果效果产生过快也要怀疑是否加了药物,可以查询市场总局的保健食品专栏相关信息,可以看到注册产品信息,对于辨别真伪优劣产品很有作用。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更多问题可以关注我。

C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