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用什么画眉?《甄嬛传》中的螺子黛又是什么?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螺子黛亦省作“螺黛”。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制作精致。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

旧题唐颜师古所著的《隋遗录》卷上道:“(吴)绛仙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说的就是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的妃子吴绛仙本是吴越民间女子,隋炀帝游江南时,强征十五六岁的“殿脚女”为他拉彩色缆绳,吴绛仙是其中之一。隋炀帝被她长长的蛾眉吸引,立刻将吴绛仙纳入宫中,封为崆峒夫人,极为宠爱,并为之供应从波斯人带来的“螺子黛”画眉。经济萧条期间,隋炀帝给其他嫔妃改用“铜黛”,唯独给吴绛仙的依旧是每颗价值十金的“螺子黛”。

吴绛仙的家乡扬州一带在隋唐时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杜甫曾有“商胡离别下扬州”诗句,说明当时常有胡人、波斯人到扬州经商。这就类似于现代的沪港妇女,她们有条件更先使用波斯回回商人带来的化妆品。